排行榜2013年度规模以上展会上海蝉联

核心提示:由中国会展杂志社、中国会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年度中国规模以上展览机构调研分析报告》又与大家见面了,这是继年之后出版的第七次报告,也是第三次推出“中国会展指数报告”。今年的调研报告,共收集到全国40个城市会展管理部门、85家展馆的相关信息,规模以上展会总数达到个。

年度的个规模以上展会中,按照数量统计,上海以73个绝对优势蝉联榜首,北京42个,继续保持榜眼位置,广州40个名列第三,与北京差距进一步缩小,深圳29个仍然排名第四,成都以1个之差领先天津排名第五,并远超排名第9的西安,在争夺西部会展之都的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

按照总展出面积统计,广州以.3万平方米位居第一,上海以.2万平方米位居第二,北京以.34万平方米的面积蝉联探花,深圳以.9万平方米连续多年成为北上广三巨擘之后的第四会展城市,成都以.6万平方米超过其他快速发展的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位居第五。年度一线会展城市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个,占全部个的34.07%。

年度一线会展城市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个,占全部个的35.66%。

年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个,占全部个展会的32.61%。年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个,占全部个展会的37.24%。

年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92个,占全部个展会的36.22%。年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个,占全部个展会的39.45%。年北上广三地入选展会81个,占全部个展会的35.84%。

从过去五年中北上广三地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可以看出,年度三大城市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占比有所下降,其他城市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占比则相对增涨,这反应出在政府的推动下,其他城市展览市场的发展速度要高于一线城市。

上海:越做越大的大会展格局

沪上三连冠,中国展都的称号名至实归。年度上海规模以上展会数量以73个继续位列榜首,比年大幅增加12个。在首都会展业持续凋零的当下,上海在中国内地展览圈的老大地位已无挑战,已与香港、台北等都市展开亚太华语区展都地位的大比拼。

具体来看,沪上在年规模以上展会名单中的61个展会中,新增10个,时间轮到7个,合计增加17个;进入年,在总数已跃升到73个的海派大展总榜中,新增21个、非一年一届的展会时间轮到15个、流动展落地1个,上海会展业呈现出独领风骚的繁荣姿态。

目前,国内一些品牌展会,采取了在一线会展城市或特定城市间轮换举办的方式,年地点和时间轮换到上海举办的展会虽有7个,但年内此类展会竟达15个,这表明单年确定无疑的是上海展览业的大年。

在新形势下,沪上展览业面临着一系列调整与机遇,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大虹桥国家会展项目综合体于年首期投入使用并开始试运营。伴随着该展馆经营逐步步入正轨并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共呈沪上双龙戏珠之态,相信会有更多的苦于场地不足的展会脱颖而出。

在另一层面,大虹桥国家会展项目必将与浦东的新博场馆形成激烈的竞争,无论谁能胜出,最终受益者一定是越做越大的上海会展业格局。

北京:无奈花落去新馆尤可期

年北京规模以上展会数量42个,比去年下降4个,排名保持在第二位。

曾经在国内独树一帜的首都会展业态,在年呈现加速凋敝之势,由于场馆限制的木桶短板与南北国家会展项目综合体的双向夹击,北京的优质展会呈不断外流的趋势。曾拉开北京新国展首展序幕的北京服博会,年已在京黯然办完最后一期展会。年,这个扎根京城多年的中国服饰类的晴雨表,将冠上中字头南飞上海国家会展项目综合体。

服博会的出走只是北京会展业的一个缩影,一没政策二无场馆的北京会展格局与上海呈完全相反的态势,许多业界专家已得出结论:作为中国内地不二的“会都”北京市,将放弃对“展都”的任何拼搏与窥觊。

具体来看,年度的46个展会中,新增9个,时间轮到11个,地点轮到3个,合计增加23个。而年的42个展会,与年相比减少了4个,其中3个地点轮换,流动到其他城市举办。

除了首都会展业整体萎靡之势,单年对于北京展览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小年,对比上海呈现出明显的此长彼消的流动会展生态,这点在年表现的更加明显。

在北京有两座千呼万唤也未出来的建筑,一座是新高度新地标中国樽,建设速度是金茂大厦与上海中心几百倍的慢播放;另一座是北京新国展二期,其始终在各种流言与传说中光鲜。最新消息是年开始动工,不知n年后竣工时,中国会展业这块蛋糕会为这个综合配套远不到位的场馆留下多少空间?

所有首都的会展人均希望这座场馆加速建成,或许,北京会展业还能保持第二名的成绩。

广州:面积红线数量绿线

年度广州规模以上展会数量40个,比上一年度增加4个,继续屈居北京之后排在第三位。

具体来看,年广州的40个规模以上展会中,新增6个,轮换到其他城市2个,同比增加4个。

羊城的会展格局单双年效应比较明显,且因为广交会的存在,一向求面积而不求数量。在年广州市的36个展会中,新增5个,地点轮换2个,共计增加7个。而在同为单年的年中,广州市的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同样保持了6个的降幅。

不出意外,因举办广交会,广州几年来一直蝉联规模以上展会总面积全国第一,今年也不例外。

广州今年在数量上继续被已呈颓势的北京压制,主要体现在新增展会远远落后,这体现了广州会展业在壮大规模的同时,需不断增强新项目的开拓与独立造血能力,不能因为广交会的存在而放慢创新的步伐。

提起广州琶洲广交会场馆,也不得不提起上海虹桥国家会展项目综合体的强力竞争,虹吸效应是不分方向的,因此北、广会展业在新形势下将面临全方位的考验。

深圳:居安思危可上可下

年度深圳规模以上展会数量29个,与去年增加,继续名列全国第四位。羊城鹏城之间的华南会展之都争夺战的硝烟继续弥漫。

年是深圳会展业突破年,在、连续两年保持23个的基础上,年一下子提升了6个,才形成了日渐接近广州的数字格局。具体来看,年深圳的29个展会中,地点轮换1个,新增展会3个。

深圳过去6年中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和展出总面积均稳定在全国前四位之内,而其展馆的室内展厅面积目前只是排进国内十强之列,更何况其前面的上海、北京和广州均有不止一个展馆。

可以说,与北京的展会“瓶颈一样,展馆短板已影响了深圳展览更上一层楼,此外珠三角激烈的展览竞争格局也令深圳背负压力。一个最新信号是,年起即落户深圳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将于年移师北上,投入上海虹桥国家会展项目的怀抱,“场馆面积不足、许多企业被拒之门外”成为其离家出走的核心推手。

成都:追求数量更重质量

年成都规模以上展会数量达17个,比去年增加3个。年成都第四次在数量和展览面积上均名列全国第五位。

年成都规模以上展会数量为14个,年为16个,可见会展雄心宏大的成都将核心与重点放在了质而不是量上,对于形成数量突破有着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的成都,并不急于大跃进,而是把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展会上。

成都过去几年间持之以恒地发展会展业,目前效果已经逐步显现。面对西安、重庆等城市的持久挑战,成都的西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在竞争中逐渐巩固。

近年来,成都市与国际顶级组展商的交流合作力度空前,与英国励展、英国博闻与德国科隆等知名会展巨头达成切实的合作,一系列中外共同培育的展会将落户成都。如同汽车巨头丰田一样,年后,成都会展业的发展策略同样放在“提供更好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的单纯提升。故我们看好成都市稳定在全国内地城市第五名的展会数量上,而不是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发起冲击。

天津:增长势头才刚刚开始

北京会展拟下行,天津接盘无压力。分食蛋糕的不仅仅是上海会展国家项目,天津的国家会展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年天津规模以上展会数量16个,比去年增加了5个,第二次进入前十名。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天津不可能再跌出这个榜单。

在年的16个展会中,新增6个展会、流动来2个展会。随着国家会展项目在津门动工,津门的展览声望必定逐渐升高,这对吸引流动展与新创展会的落户,均是个很大的利好。

随着国家会展项目竣工可期,津门展览业可有效分流北京因场馆瓶颈而无法消纳的品牌展会,为环渤海京津冀展览圈的真正形成打下雏形。

重庆:新场馆的新动力

年未进前十名的重庆会展业,年强势登榜,位列第7名。这一变化,与西部最大的会展场馆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竣工接展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在我国各地方尚未形成明显特色区分的当下,一个新场馆的投入使用,对一个会展城市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具体来说,年,在重庆市14个规模以上展会中,3个为新增、1个为流动展山城落地。在一共14个规模展中,5个是在全新竣工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重庆会展的异军突起,是年我国西部会展版图的一大重大变化,直接导致年与成都并列第五的西安掉到了第九名的光景。西部三强逐鹿,这对我国会展业整体格局的平衡与再发展,必是件十分好的事情。

青岛:流动中的变与不变

年,岛城的规模以上展会扩容至14个,同比增加了3个,当城市会展事务负责人发现仍然排名在第八位时,一定会深刻感知到知名二线会展城市的激烈是多么的竞争。

年与年,青岛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均为11个,虽然年仅仅增加了3个,但也是一个难得的提升。

具体来看,年的11个展会中,新增1个,流动来2个,合计增加3个,弥补流失展会保持不增不减。年,青岛规模以上展会新增4个、流动来3个。

岛城因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海洋风光,成为了多品类优质流动展会的青睐之地。年,青岛11个展会中,流动展会有2个,占比近1/5;年,青岛14个展会中,流动展有3个,占比21.4%,这也使得其在数量得到一定的保证的同时,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变数与不确定性。

西安:数量少一个排名跌4位

年,西安规模以上展会数量13个,年,古城规模以上展会数量14个。仅有一个展会的跌幅,城市排民从并列第五跌至第九位。

年西安规模以上展会数量14个,比年增加2个,排名也从第六位升格为并列第五位,但一年后旋即跌了下来。具体来看,年的14个展会中,新增展会1个,流动来展会2个,双年举办的展会1个,合计增加4个展会。而在年的13个大展中,新增展会1个。

西安在发展会展业方面是一座很有潜力的城市,近年来品牌流动展会频频落户,这充分体现了西安优异的会展大环境与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西安一直是成都作为西部会展之都的有力竞争者,但随着成都的稳扎稳打与重庆的开门纳客,西安的西部牌将愈加不好打,也许在历史积淀上做文章将是一步奇招,带来崭新的增长点。

武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武汉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与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发展会展产业的坚实依托,但江城会展业的始终举步维艰中探索路径。年竣工接展的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就因为配套设施不全与地处偏远,常常被组展商诟病,但江城会展人不畏挫折,终于在年进入前十会展城市的名单。

年武汉规模以上展会数量12个,比年增加2个,排名由从未进榜单升格为并列第十位,具体来看,年的12个展会中,新增展会3个,流动来展会6个。流动展占较大比重,说明城市有一定吸引力,但流动展数多,则意味着展会数量及名次不稳定。

并列第十是个相当危险的位置,江城会展业的年最终排名要想得到提升,还需要融入更多的智慧与血汗。来源媒体:《中国会展》

---------------------------------------

免责声明:本订阅号收集的展会信息全部来自各展馆







































白癜风治疗中心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nutuan.com/yspp/11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