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一杯酒,回首十年春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九月九
由来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由来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综述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同题
绝
登高望远
九月九
1、重阳感怀(一)
文/掬心
重阳一杯酒,回首十年春。
远望天山雪,还如梦里人。
2、重阳感怀(二)
文/掬心
九日登高望,重阳兴未休。
黄花开满地,谁念客途愁。
3、登高
文/花小小
登高凭远眺,惆怅一山秋。
回首乡关处,烟横溪自流。
4、重阳节赏菊
文/美美
九九复重阳,篱笆满菊墙。
寒枝霜浸入,傲笑且幽香。
5、重阳有感
文/都一样
枫叶凭霜暂染红,黄花吐艳瞬时终。
群芳枉自三春好,昨日少年成老翁。
6、重阳
文/秋霁
登高又到秋深处,极目蓬蒿唯叶红。
惊诧霜枝燃圣火,菊泉煮酒醉西风。
7、重阳日
文/景行
西山莫莫隐余晖,枫叶萧萧向晚飞。
过客庭前多笑语,倚门还望盼儿归。
8、重阳
文/闲云野鹤
几番丝雨转清凉,枝上黄花自漫狂。
此景此情言不得,教人一步到重阳。
9、重阳登高
文/闲云野鹤
重阳拾级凤凰台,去岁登临今又来。
莫道思情无处寄,白云扯下任君裁。
10、重阳
文/老百姓
时临岁暮又重阳,遍地黄花沐夕光。
饮宴擎觞登岭望,霜枝坠果雁南翔。
11、重阳
文/东篱
一室三线度慵懒,枫红菊黄只等闲。
九九昏怠无去处,明春花开攀云山。
12、九月九
文/恕鸣
九月深秋遍野丰,茱萸润色一坡红。
凝情菊朵痴霜结,放眼丹霞是醉枫。
13、重阳感怀
文/一尘
露寒气肃连霜降,重九登高更念亲。
碎语茶烟犹未尽,夜深风冷近凌晨。
14、九月九有感
文/胡涂笑人
羁旅秋深初霁光,篱边菊绽近重阳。
何堪双鬓又添雪,绿蚁新成独自尝。
15、又是九月九
文/雪狼
绿叶嫣红山涧落,潺潺溪水叹秋风。
适逢金菊齐争艳,九九登高思旧同。
16、庚子重阳感怀
文/清斋
重阳九九登高望,秋景丰年感慨生。
际变风云凝众志,沧桑岁月历峥嵘。
律
遍插茱萸
九月九
17、重阳感怀
文/小竹子
风卷残云散,雁飞孑影茫。
花开幽月落,身竭倍茶香。
四海游龙阔,五峰踏马狂。
登高长使醉,不敢接重阳。
18、重阳诗会有感
文/磨云山人
深秋野菊黄,诗助桂流香。
不羡松栖鹤,堪怜鬓染霜。
平生无憾事,自此赏斜阳。
莫怨时光短,开怀日月长。
19、庚子重阳感怀
文/信马由缰
重阳已到独存疑,感事年来渐觉迟。
兑酒菊花方吐蕊,伤情红叶早盈枝。
留名总向登高处,识味偏从落日时。
瘦骨追风尚余梦,人生无复得青丝。
20、重阳有寄
文/点到为止
黄花晚照荐孤台,一径西风几未开。
蓬鬓年年听雁字,霜天无处寄秋哀。
病前分袂犹难料,梦上重逢或可猜。
定是携浆山里去,茉萸又插满头来。
21、重阳感怀
文/君子
人过花甲起新点,登顶峰低天地宽。
远眺群山雄莽黛,近看百卉胜春阑。
国昌威德全球冠,家道丰殷老少安。
幸甚今生逢盛世,沧桑巨变可亲观。
22、重阳
文/秋天来了
湿气生寒草树荒,深秋九月有残阳。
登楼久望山枫美,把酒犹分野菊香。
远水翻腾沧海浪,群峰聚散朔云霜。
动情尽赏连霞色,如醉如痴眼更狂。
词
吃重阳糕
九月九
23、卜算子·重阳有感
文/南极雪
野径菊花黄,桂子余香绕。
银杏摇来满地金,始觉秋之妙。
只是恨西风,无故催人老。
最爱枫林那抹红,相映蒹葭笑。
24、鹧鸪天·重阳寄远
文/凌波微步
戍月西风向晚凉,攒花方晓近重阳。
闲书几卷居尘世,清酒一杯忆故乡。
秋月薄,韵华芳。篱边瘦骨也情长。
繁星已落侬家鬓,笑问青梅可染霜?
25、西江月·今又重阳
文/静守己心
共赏桂花明月,相依曲径亭廊。
菊黄露冷又重阳,独自登高凝望。
水阔山高音杳,雁单云渺情长。
临风把酒湿衣裳,红叶题诗心上。
26、鹧鸪天·重阳节登山
文/许
又到重阳看菊多,攀登无力步轻挪。
小时不懂身调养,老去方知病折磨。
挺脊背,跃斜坡。众山一览抒高歌。
莫嫌秋日风光少,凉意吹来奈我何。
27、忆江南·重阳至
文/小草
重阳至,金菊伴风香。
老父醉茶挥翰墨,小儿围母要先尝。
亲在是家乡。
28、《八声甘州秋游》
文/中国书画
望长空雁阵向南飞,一色浅清秋。
漫浮云舒卷,斜陽金梦,枫叶飘悠。
又院中开魏紫,香气染西楼。
今是重陽节,与友闲游。
随往曲江之畔,上乐游园处,美景迎眸。
惹诗情奔放,珠玉似泉流。
此时间、山高梦远,
丽长安、十里菊花稠。
重陽日、放怀天地、今世无忧。
29、采桑子·重阳
文/纳兰
一年一度西风紧,秋草枯黄。
鸿雁成行。瘦影登高满眼霜。
一杯菊酒婆娑泪,似见亲娘,白发苍苍。
拄杖凝眸望远方。
30、卜算子·重阳知交租船上丹山尽兴而作
文/踏风堂
重阳秋月清,酒暖交知己。
笑聚孤舟醉几人,不问天和水。
拂晓新风吹,晨鸟啼声脆。
上岸登山祝昌运,告别思乡泪。
31、卜算子·重陽凌晨登北嶺山有感
(依韻南極雪重陽有感)
文/雲軒
暗徑桂香飘,沿路童嘻笑。
愁緒平添憶遠鄉,聊发追年少。
凝望朗空寒,靜夜思家老。
北嶺登高祭酒黃,静待朝阳照。
掬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nutuan.com/yscf/1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