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脂肪粒点了
原创龚诚宸东方徐楠团队
年前我处理了一个脂肪粒,可惜处理的过程太快,手起“刀”落一分钟完事儿,等我想到拍对比照的时候它已经彻底离开我的脸了。
“脂肪粒”并不算少见,但是大家对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解,今天我就要来给它正名!!
正名1:“脂肪粒”不是脂肪!
实际上,并没有“脂肪粒”这一诊断,大家常说的“脂肪粒”,一般是指粟丘疹
可以看到,粟丘疹面积较小,皮肤表面无开口,一般可独立发生,颜色为黄白色,无疼痛、瘙痒等症状。眼周部位常见,可发生于各性别及各年龄段。
粟丘疹分为两种:1.原发于毛囊皮脂腺。这类型的粟丘疹,形成原理有点类似于闭口粉刺,但区别在于粟丘疹的皮肤表面是没有开口的(也就是用手挤不出??别试了!!!)2.继发于受损部位皮肤。
无论是其中哪一种,都跟你脸蛋胖瘦无关!顶多跟你是不是油性皮肤有一定关联。
正名2:“脂肪粒”不是因为眼霜用多了!
这说法可真是太普遍了,但是实际上粟丘疹的形成和眼霜用的多不多没啥直接联系,反而和涂抹眼霜时的操作手法有较大的关系。
很多人有次误区,是因为粟丘疹最好发于眼周部位。但是根本原因是:眼周是全脸最脆弱的皮肤。如上述粟丘疹形成原因的第二条,可继发于皮肤浅表受损部位。与其说是眼霜用多了“营养过剩”,不如说是使用眼霜时不小心损伤了皮肤造成了肉眼看不见的伤口,才让油脂、角质等堆积在皮肤下形成了粟丘疹。
同理,一些医美操作也可能导致皮肤浅表轻微损伤,从而发生粟丘疹哦。
正名3:“脂肪粒”不可以自己挤掉!
经过我的经验以及网上冲浪总结,民间对于“脂肪粒”的处理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徒手挤掉。真的挤不掉!!我手欠给大家试过了,本身不痛不痒,挤完疼老半天。这毕竟不是粉刺闭口(粉刺闭口也不建议大家手挤),如果一味用蛮力,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创面。
2.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理论上没有多大作用,因为金霉素/红霉素是抗炎的药物,而粟丘疹不是炎症。
3.换个眼霜。这倒是这三种方法中最靠谱的方法。市面上确实是有可以去除“脂肪粒”的眼霜的。但是!!!并不是这些眼霜多特别,而是这些眼霜中大多恰好含有酸类成分。
其实粟丘疹一点也不难治,简单粗暴把它去掉就行了。因为它表面没有开口,所以我们首先就要给它制造一个开口,主要有两个办法:
1.物理开口。用粉刺针/电刀等在无菌条件下开口。院内多采用这种方式,简单快捷。
2.化学开口。酸类物质剥脱表面角质。起效慢,可缓慢改善,而且眼部皮肤脆弱,需要非常小心,以点涂的方式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含有酸类成分的眼霜会让人觉得可以改善“脂肪粒”的原因。
所以,平时眼部护肤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用力或反复摩擦。长了“脂肪粒”不用担心~如果不影响美貌,不管它也没事,如果要去除,医院皮肤科!(买的眼霜也不用丢掉!不是它的问题!!)
END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nutuan.com/yszz/16130.html